首页 | 供求信息 | 新闻资讯 | 土地挂牌 | 矿权挂牌 | 土地问答 | 土地贴贴 | 视频新闻 |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土地资源网 > 投稿集萃
乡村振兴纪实:东莞清溪镇九乡村——中国南方的美丽乡村
www.tudizy.com 来源:中国土地资源网 时间:2024-05-30 10:15:10

  (记者:星光卫视广东工作站罗中林) 2024年05月29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二十一年聚焦“三农”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广东长期以来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一,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乡村振兴方面,广东省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定为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广东省行政区内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为牵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就在这1609个乡镇(街道)中,东莞市清溪镇的表现突出。

  近年来,清溪结合美丽圩镇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显著改善了清溪人居环境质量,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清溪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各项数据均已远超省级园林城镇的标准。广东省住建厅于2022年评选清溪镇为“广东省园林城镇”。

  清溪镇,地如其名,山清水秀,2012年还被评为中国最美小镇,近年来还获得了“中国最佳休闲小城”“中国最宜居城镇”“全国重点镇”等殊荣,城镇品牌进一步擦亮。

  这是一个具有9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该镇发现的碗窑遗址是目前珠三角地区发现的工艺流程遗存保存最为完整的窑址之一,尚存清代和民国所建碉楼达五十三座之多,更不用说二十多亩清末所种的古油茶林、明末清初的古梯田等等。

  图:最美小镇,清溪镇大王山森林公园

  被誉为“全球绿色城市(镇)”的清溪镇,获得与丽江、周庄等齐名的荣誉,凭借的是什么?清溪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五个美”:即生态美、城市美、人文美、经济美、生活美,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正推动清溪从“景点旅游”向着“全域旅游”转变。

  就在今年4月,清溪镇“百千万工程”擂台赛精彩举行,10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现场过招,比思路、比经验、比成效,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创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激发全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澎湃动力,全面加快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在这一独具创意的活动中,记者特别注意到众多村落中的九乡村,活动中,该村提出了“争当排头兵,九域共荣,振兴家乡”的口号。

  九乡村委会

  美丽九乡村

  九乡村地多,山也多,交通不便。改革开放前,集体经济薄弱,比较好的生产队一个工分7-8角钱,差的生产队只有8分钱,被称为“邮票队”。

  近10多年在镇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九乡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九乡在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发展集体经济。现在走进九乡,可以看到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宽敞明亮的厂房、现代漂亮的民宅,青山环绕,焕发着勃勃生机,完全可以被列为“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九乡村,看一看中国最美小镇美丽乡村的“精气神”,也许可以为全国乡村振兴带来很好的启发意义。

  九乡村的概况

  交通位置优越:九乡村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共1878人,外来人口约9000人,是清溪镇的“东大门”,距镇中心约6公里,东邻惠阳市新圩镇,南邻深圳市宝安区,X232县道自西向东穿过中心腹地,距武深高速惠阳新圩出口2公里。

  林木、山体、水体资源丰富:

  辖区大部分为林地、果园地和一般农用地,现有果园、山塘、茶园等地上物。

  北面林地面积约3150亩,包括400亩荔枝果山家庭农场、培育有超1000亩高品质荔枝产业园。

  南面亚公山森林公园林地面积约4050亩,该地块种植多为茶园、龙眼、芒果等农业作物。

  符合土规、总规工业储备土地超20万平方米:

  九乡村已办理使用权证或取得用地手续未建工业用地有5块,合计20万平方米;符合土规、总规工业储备土地用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

  图:九乡村党委书记李时兴

  九乡村发展思路

  九乡村党委书记李时兴最近在“百千万工程”活动中讲述了九乡村的发展思路。

  1、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2、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九乡村为方向;

  3、以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主要途径;

  4、立足“将九乡村打造成为荔枝强村,带动村民致富”的定位目标;

  5、用好20万平方米的工业储备土地资源,打造文化、体育一体的休闲娱乐“九乡村”;

  6、充分广泛发动乡贤力量,举全村之力推进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高质量发展

  经济建设是发展第一要务,也是民心所向。没有良好经济的支撑,发展无从谈起。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为牵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九乡村在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规划是:

  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做精特色农业产业。

  历史上,九乡村曾经因地理位置离镇中心相对偏远,山丘地区占近60%,导致经济欠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

  改革开放后,1979年九乡村引进第一间年华毛织厂,一年收入3万多元,至1987年共引进5间外商厂。但因为交通不便,进来的都是小厂。直到1992年,全村总收入也只有53万元。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坐车的不如走路的、开车的不如骑车的。”这是70、80年代九乡乡村道路状况的真实写照。

  道路基础设施落后的九乡村,招商引资受到极大影响,慢慢拉大了与邻村的差距。“有路石变金,无路金成石”,条件差、出行难是制约九乡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最大障碍,修路致富成为村两委干部执政的大事。

  道路通,百业兴。

  为了改变九乡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九乡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全村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来抓,举全村之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7年,九乡的主干道东风路建成通车,全村欢欣鼓舞。东风路长2273米,宽16米,双向车道。近几年,先后完成了东风路、大高新公路等主干道建设,总里程达10公里,逐渐形成了九乡的交通网。

  除了修建主干道外,九乡村还通过采取群众集资、银行贷等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全面对农村公路进行规划建设,使通向户的“毛细血管”畅通,把致富路修到村民的家门口。

  九乡的道路变宽变平坦了,一条条宽阔的农村公路就像一道道彩虹,一头连着繁华的镇中心,一头连着村民的梦想。通畅的运输渠道对村里招商引资起了积极的作用,加上社会治安良好,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商也进来办厂。

  2023年8月深圳九立数字科技园项目落地清溪镇九乡村。

  2024年2月东莞市九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新成立公司园区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设有保税仓,预计2024年6月可开始进、出口运营。到2024年底,东莞市九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进出口额预计可达30亿元,预计年均纳税额超300万元。

  目前,星光卫视传媒集团正与九乡村洽谈合作事宜,其广东工作站有望落户九乡村。

  招商引资方面,九乡村计划结合毗邻深圳市与惠州市的重要交通要道区位优势,进一步打造以物流园区+运输仓储为基础,电商+快递快运网络为支撑的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

  而农业方面,李时兴书记表示,九乡村将重点发展特色农业、荔枝种植产业。聚焦“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建设“荔枝名镇”。

  九乡村计划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荔枝种植产业,打造400亩荔枝种植示范基地、示范家庭农场项目,打出品牌效应。同时,统筹组建九乡农民荔枝专业合作社果园,培育总面积超过1000亩高品质荔枝产业园,构建荔枝“生产+加工+营销(品牌)”产业体系,培育自有荔枝品牌,将荔枝产业发展成为富民兴村的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九乡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美丽乡村:历史乡土文化保留与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

  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只有保护好传统村落,才能留住乡村的韵味。

  我国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缩影。很多传统村落已有数百年乃至逾千年历史,它们不仅留存着历史“现场”,还接续着文化传统,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是承载乡愁的重要载体。

  九乡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客家碉楼、宗祠、古井、古民居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九乡村的宝贝,要加强规划设计,把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展现出来。加强对乡村古建筑、古树、古井、古民居等的保护、活化、利用,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碉楼、祠堂等历史建筑修缮要修旧如旧、修旧如初,留住乡愁。

  九乡村有一口呈半月形的古井,水面清澈见底,井水终年不竭。这月光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布满了岁月的沧桑,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九乡人。至于它是何时开凿的、是何人开凿的,众说纷纭,无从考究。

  听老一辈的人说,月光井一开始只是一个泉水积成的小水洼,水牛常在这里饮水、打滚。慢慢地水洼越来越大,于是村民便就势挖了一口井,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就成了现在的月光井。

  背井离乡的客家先人,驮着背着外族作乱带来的屈辱和萎靡,把迁徙化作了绵延不息的生命体验,从陇西到岭南,哪儿有更好的水土就在哪儿安营扎寨。其中一支来到了九乡牛湖,于是就有了这个村落和这口井,还有那刻在骨子里的四个字——客而家焉。

  月光井也逐渐成为一股凝聚的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精神。九乡人对月光井怀有深厚的感情。1930年,热心教育的华侨和各界人士捐资在牛湖村兴建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莞东学校,离校舍几百米处就是月光井,是师生们课余时间读书、乘凉、嬉戏的好地方。

  九乡人对月光井怀有一种感恩。清溪知名书画家李慧娟谈起她的父亲李锦清便潸然动情:在广州长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李锦清,文武双全,多才多艺,为了回报桑梓(故乡),他毅然放弃优渥生活和锦绣前程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培养出雕塑家潘伟传、书画家李慧娟等一批艺术人才。他用这种方式来反哺故里,感恩月光井的养育。

  传统的水井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像月光井这样呈半月形的井却很少见,有人认为可能与客家人的习俗和风水有关。

  在客家地区,很多的围屋前都有一个半圆形的“风水塘”,客家人认为:“片钱半月塘,财谷百千仓”。池塘的形状呈现半月形,为有情,而“水贵弯曲有情”,表示家有余庆、钱谷丰盈。于是村民在挖掘月光井时,把井圈的形状砌成如“风水塘”一样的半月形,或许这就是客家人对“美好生活”最内核的精神追求吧!

  那些深深驻扎在这块土地上的客家人,怀揣善意和期盼,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和生活着。人们祈祷平安幸福,追求宁静祥和,美好升平生活的质朴愿望,也如同这月光井的泉水一般,生生不息。

  九乡村的历史故事还有很多,历久弥新。而在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方面,九乡村领导则是带领着村民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他们坚信: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李时兴书记告诉我们,九乡村设定了2024年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项目,计划投入近500万元,打造宜居宜业洁净和美的九乡村:

  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工作,紧密围绕“百千万工程”中心工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提高乡村绿化建设效果。

  打造一条美丽示范主街:选址婆岭村小组商业街,打造集装箱特色美食街。

  打造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包括北环路与东风路口交叉口交通岛升级及路面修复,县道X886清溪九乡至东风坳路升级改造,东风路全路面铺设沥青改造一期工程。

  新增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金口村口袋小公园,具有休闲、锻炼功能,成为村民群众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改造牛湖村小组农房风貌,改造“美丽庭院”的绿化景观,打造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九乡村村史馆);

  修复篮球场,建造儿童公园。

  法治建设拥军优属

  九乡村,曾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作为经济强省,广东外来人口多。九乡村外来人口也远多于户籍人口,如何创建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关键。

  "安全、公平、法治"是九乡村的一张管理名片。

  社会治安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事。2016年以来,村自筹资金和利用帮扶资金近400万元,完善全村主要道路视频监控、路灯安装及部分道路硬底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群众夜间出行方便和安全。

  村里还聘请文化素质高的年轻队员,兼顾安全生产、水治理、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治安得到明显改善,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九乡村落实河长制度,加强河道巡查和整治,清拆河道违章建筑。同时,严厉打击企业偷排偷倒和非法养殖,关停和取缔涉水污染源企业,杜绝非法养殖,打造村生态健康,改善了九乡村的人居环境。

  小摊点、大民生,“地摊经济”、“马路经济”进入门槛低,投入成本不高,有利于群体创业就业,发挥着打通生活“毛细血管”作用。九乡村合理规范并引导摊贩依法经营,在现场设立告示牌,明确摆卖时间,要求摆卖者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交通出行、环境卫生整洁,不扰民、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既方便了群众,又做到了与摊贩的和谐互动。

  九乡村深入开展退役军人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慰问困难退役军人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强退役军人事务法治文化建设,厚植退役军人工作法治根基,九乡村制定了相关实施措施,积极举办各类活动。

  图:与爱同行关爱老兵活动,在九乡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图:与爱同行关爱老兵活动,在九乡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农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乡村振兴是我国的发展大计。一批又一批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出现在媒体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相信九乡村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发展会越来越好,成为中国广东靓丽的最美乡村,发展前途无限美好。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感动 赞赏 拍砖 愤怒 搞笑 鄙视 高兴 路过
 
 新闻推荐
·中国土地资源网投稿相关约定
·惠农政策如废纸——友谊农场农工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土地托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中国土地资源网会员权限公告
·福建晋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中国土地资源网钻石会员充值
·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 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思考
·西乡县国土资源局 中秋国庆两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 生产集中执法行动
·土地审批“放权”不“放松”
·山西娄烦县假招商真挖煤 发生塌方派人封锁现场(图)
 赞助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友情连接 | 投搞启示
本站联系QQ=>编辑:有事点这里,QQ号码:794503414 业务1:有事点这里,QQ号码:511860292 业务2:有事点这里,QQ号码:282351014 网站合作:有事点这里,QQ号码:64991741
Copyright © 2008-2024 Tudiz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资源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0748号-1